1)第98章 第三视角 装逼利器_这个导演要谢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98章第三视角装逼利器

  陈一鸣详细解释了自己修改分镜的想法。

  他也知道自己的朝令夕改积累了很多埋怨,因此这回他采取了迂回策略。

  没有直接谈运镜细节,他反倒说起了驻组的来自“巨石工坊”的工程师。

  “王工告诉我,这几年国内特效技术的进步非常快,特效创意不谈,只说烧工时的常规特效,已经不亚于海外的先进水平。”

  桑平和保罗压根儿不搭腔,只是侧身斜眼瞅着他,一副“我就看你怎么忽悠”的样子。

  陈一鸣并不尴尬,拼脸皮厚度他还没虚过谁。

  “所以我想做一段不同于以往战争片的开场戏,没别的目的,就是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秀一秀技术。”

  听到要玩儿技术,两个摄影师才来了点兴趣,好歹给了陈一鸣一个正脸。

  “纵观影史,一镜到底的电影确实少,但长镜头开场的电影可不少,二位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?”

  不需要翻译的桑平率先点了点头,稍后保罗也连连颔首。

  是个导演,多少都有些艺术追求,特别是作者型导演,尤为注重技法探索和主题表达。

  而长镜头开场是一种公认的炫技方式,毕竟全片一镜到底不仅难拍也没甚必要,只在开场秀一段几分钟的长镜头刚刚好。

  陈一鸣铺垫到位,这才亮出主题,“咱们不能自己觉得全片一镜到底就有多牛掰了,那是自我陶醉,甚至是自我麻醉。

  观众可没有主创的上帝视角,他们就是来电影院放松的。

  影评人同样没有上帝视角,他们只能看到一段流畅而又平庸的长镜头开场。

  我们能借此先声夺人吸住眼球吗?我觉得很难。

  所以咱们必须更进一步,把开场的长镜头提到全片高朝那样的地位,搞出一段别人想不到、拍不出的炫酷移动长镜头,那才配得上《1951》的影史地位。”

  “桑老师,保罗,你们不想名正言顺、众望所归地横扫今年下半年的最佳摄影奖吗?”

  陈一鸣说到这里,两人终于为之动容。哪个当摄影师的,能拒绝得了这种诱惑?

  鱼儿已经咬勾,可以考虑收杆了。

  他拿过祥瑞的随身笔记本,翻到一个空白页就开始画草图。

  这是给内行人看的概略图,因此他画得非常“写意”,六七页的运镜示意图,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。

  桑平和保罗凑上来,陈一鸣指着笔记本给两人解释。

  “二位请看,由于开场戏要安排两次全景以便带到远景的山脚以及背后的树林,我们的运镜其实是受限的,不是一推到底,而是有推有拉。

  第一次是给货车过来的方向做铺垫,第二次是为了带到炮弹爆炸的硝烟。

  我推演过,如果我们按照推-拉-推-拉的节奏运镜,整场戏会十分呆板,而且目的性过强,一点儿也不高级!”

  在祥瑞给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